金剛經 - 善現啟請分第二

時長老須菩提,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,而白佛言:「希有世尊!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,世尊,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言:「善哉,善哉,須菩提。如汝所說: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」「唯然,世尊,願樂欲聞。」



【註釋】

善現:須菩提華語譯名。

啟請:啟動請法。

:當時。就是在釋迦牟尼佛吃完飯,洗淨腳,坐了下來的時候。

長老:德高曰長,年高曰老。須菩提年高德劭,故稱長老。


須菩提:佛十大弟子之一,又名空生,又名善吉,又名善現,是解空第一(弟子中最能解悟空義)。須菩提生於大富之家,在他出生時,家中庫藏裏的珍寶全都空了,不見了,故名空生。家人覺得奇怪,便請了一位算命先生來給他看相,算命先生說這個孩子最吉祥,你們不必害怕,所以他又叫善吉。七天之後,庫藏裏的珍寶又出現了,因此他又叫善現。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,須菩提過去已經成佛,本位是青龍陀如來,這是大權示現,倒裝下凡,助佛教化眾生。

大眾:當時來聽佛說法的,除了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外,還有其他的比丘、比丘尼,優婆塞,優婆夷,國王大臣以及一般的平民等,人數十分眾多,故曰大眾。

即從座起:即,有急不及待的意思。立即從他的本座上,站了起來。

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:這是印度請法的禮節。須菩提披著袈裟,出來頂禮,要將右邊的膀子露出來,以示恭敬,就是偏袒右肩。單跪右膝,就是右膝著地,名曰「胡跪」。

合掌:兩隻手合起來。合掌表示一心,兩手分開表示散亂。合掌是一心請法,以表恭敬。

白佛言:下位請示上位,叫白。白佛言,是弟子跟佛說話。

希有:同稀有,希奇少有的意思。這是讚歎佛的說話,有四種意義:一、時希有,難得此說法的時候。二、處希有,難得此莊嚴的道埸。三、德希有,不但佛有極大威德,就是聽眾,也都是道高德重者。四、事希有,事是因緣大事、說法度生之事也。

世尊:佛的十個稱號之一,世出世間之所尊稱的意思。

如來:佛的另一個德號,也是對已成佛者的統稱。佛自己的註解是「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」無來無去,也就無生無滅,永遠存在。

護念:這是對於未成道的弟子而言。保護眷念他們的心念,令其成就佛道,教化眾生。

付囑:這是對於已成道的弟子而言。委付叮囑他們宏法,教導未成道者,使不會退轉。

菩薩:全名是菩提薩埵。菩提,是覺悟;薩埵,是有情。上求佛道,下化有情,度己度人,是為菩薩。又,單修智慧,曰菩;單修福業,曰薩;福慧雙修,曰菩薩。

善男子,善女人:善男信女。

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阿耨多羅,是無上;三,是正;藐,是平等;菩提,是覺悟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就是發了一個上求佛道,下化有情的菩提心。

云何應住:住,保持。當有菩提心發起了,怎麼可以把它保持住,不致退失?

云何降伏其心:當有妄念生起時,怎樣可以把它降伏,不再胡思亂想?

善哉:好極了。

諦聽:諦,仔細、小心。諦聽,用心仔細聆聽。

當為汝說:我應當給你說說,也就是為大眾說說。

如是:這樣的。

唯然:唯,須菩提已領悟佛的意思;然,回答是、是。

願樂欲聞:願意聽,歡喜聽,希望聽。

【語譯】

在佛坐下來的時候,長老須菩提,在眾人之中,馬上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,露出右肩,右膝跪地,兩手合掌,恭敬的對如來佛行了一個禮,讚歎佛說:「希有的世尊!師父你對於未成道的弟子,十分保護眷念他們的心念;對於已成道的弟子,就委付叮囑他們宏法利生。世尊,當一般的善男信女,發起了菩提心的時候,應該怎麼樣,才使這個菩提心常住不退?又當起了妄念的時候,應該怎麼樣,可降伏他的妄心呢?」

佛說:「好極了,好極了,須菩提。正如你所說的,如來我善護念未成道的弟子,善囑咐已成道的弟子。現在你留心的聽著,我當與你說一說。一般的善男信女,既是發了菩提心,就是發露了真如本性,就應該這樣的常住這個心,這樣的降伏一切妄心。」

須菩提說:「是的,世尊,我願意、也樂於聆聽師父說說這個道理。」

【解讀】

這分是記載須菩提向佛請示道理的過程。

如來出生世間,是要向世人闡示兩大道理,一是如何保住真心,一是如何降伏妄心。這實是千百年來,發心學佛修行的人皆遇到的兩大疑難。

好不容易發起了菩提心,盼能一心清淨,六塵不染,自覺覺他,臻至善之境;然一碰著種種凡事,脾氣情緒、游思妄想,種種煩惱又浮上來了。因為這是凡夫無始劫以來的習氣,所謂「漢賊不兩立」,妄心一動,菩提心又跑了。

有什麼辦法能把菩提心留住不退?什麼辦法可以降伏妄心,斷除胡思亂想?

如來聽了須菩提的提問,覺得他問對了核心,故連聲稱許「善哉」。第一「善哉」是讚須菩提契佛本心。數十年來佛示現塵勞,默默護念付囑弟子,惜從未有人領略得到,獨須菩提今日悟得,是以一讚。第二「善哉」是讚須菩提代眾啟請。法會中菩薩眾多,然無一發起提問,今須菩提代眾啟請,故又讚之。

佛與眾弟子相處有三十年光景,眾弟子一向不明佛心,故一直未有機緣宣示。這次祇園法會,須菩提在佛著衣持缽,吃飯洗足的舉止當中,領悟得佛在日常的一舉一動,無不是在護念眾弟子,付囑眾弟子無住真心的妙用,須菩提不由得心中感動而讚歎佛「希有」。

須菩提自己雖然明悟了,但在座還有很多中下根器的人未層領略這個境界,所以就為大眾請問了這兩件事。佛亦因須菩提的發問,覺得遇著知音,而稱讚須菩提問得好,印證他讚得對。在這個成熟的機緣,佛遂向須菩提及大眾開示如是之法。

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佛性,然因無明障蔽,致令妄心生滅不息。只要能安住真心,則妄心不降而降,妄心一降,則真性不住而住。如雲蔽月,雲散,則月自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