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所先後

《大學 經一章》:「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」

【註釋】

:物質,包括有形和無形的。有形的如日月山河飛潛動植等,為可見的。無形的則如空氣、宇宙微塵等,皆為不可見。
:《說文》:「木下曰本,從木,一在其下,草木之根抵也。」亦即本源,發物之源頭。
:《說文》:「木上曰末,從木,一在其上,謂木梢也。」也即末梢,發生後之萬殊。
:事情,乃物物相交而生發之現象。
:終結,終點。
:開始,起步。
:明澈,了解。
:先前。
:末後。
近道:接近大學之道。

【語譯】

一切物質有它的本源和末梢,所有事情有它的終結和起始。了解事情緩急輕重的先後次序,就近乎至高無上的真理大道了。

【分析】

萬物有它的本源和末梢。滿山美麗的花草樹木,為人所見的是外露的枝葉,卻鮮見埋在土壤裏的根。本源才是最重要的,本固然後枝榮,植物根部是牢固的,枝葉便長得高,長得美麗茂盛,根若要枯毁,這株植物也隨之壞死。故本為重,末為輕。

凡事有它的終結和起始。終是目標、理想,始是邁向目標的第一步。先確立目標,然後才踏出第一步,一步步的向著這個目標進發。故先有終,後有始。

物是「由本及末」,先有本,後有末,如植物先有根才生發枝葉。事是「由始及終」,由起始的首步,一步步的邁向目標,完成理想。故本、始為先,末、終為後。這與「事有終始」的「先終後始」不同。雖然先立目標,才有動力起步,但實際上,仍是先要踏出第一步,然後才能走到終點,故此在實行方面,是先有始,後有終。

呂祖《大學淺言新註》:「此節分析理氣象焉。物有本末,象也。事有終始,氣也。知所先後。理也。以理氣象而悟至道,庶乎其不差矣。」

「物有本末」是象。物是有形相的象,先本而後末,再由末返本。一顆種子放進泥裏,發芽、開花、結果,然後果實中又有種子。最初是種子,最後回歸是種子,當初是什麼模樣,最終又回復那個模樣。人亦當歸根復命,返本還原,回復本來。

「事有終始」為氣。事是無形相的氣,先終而後始,再由始而達終。聖賢菩薩見世間疾苦,發愿渡己化眾,令眾生超脫生死苦海。先明德,後親民,一步步的完成目標。

「知所先後」即理。知道何者為先,何者為後,通曉其扼要處,是理。

至此階段,只知而尚未行持,故是近道,仍未達道。卻能以理氣象三界的角度去體悟至尊至貴的真理大道,也可算是離道不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