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 - 大乘正宗分第三

佛告須菩提:「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,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、若有色、若無色、若有想、若無想、若非有想、若非無想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。如是滅度,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



【註釋】

大乘乘,是交通工具,象徵運載眾生渡越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法門。大乘,指大乘菩薩的法門。

佛法有三乘,是據眾生不同根器而對應的三種教法:
聲聞乘是小乘,因聞佛聲教而悟道,故名聲聞;修四聖諦法,最高證阿羅漢果。
緣覺乘是中乘,觀十二因緣而覺真諦理,故稱緣覺,證辟支佛果。
菩薩乘是大乘,求無上菩提,願度一切眾生,廣修六度萬行,可證無上佛果。

正宗:指修般若的甚深法。般若即智慧,乃諸佛之母,成佛的根本,為最上乘之法門,故是大乘的正宗。

菩薩:梵語菩提薩埵的略稱。上求佛道,下化有情,自覺覺他,自利利他者,是名菩薩。又,單修智慧,曰菩;單修福業,曰薩;福慧雙修,曰菩薩。

摩訶薩:摩訶,廣大之意;摩訶薩,即大菩薩。大乘菩薩修學次第有五十二階位,是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摩訶薩指高階位、具大覺性的菩薩。

如是:這樣的。

:好像。

卵生:「卵唯想生」,卵生是因胡思亂想,變化不定之妄想,感而有生。指魚鳥龜蛇等類。

胎生:「胎因情有」,胎生乃因愛欲迷戀之情,雜染成胎。指人畜龍仙等類。

濕生:「濕以合感」,濕生以趨勢附利為趣,依靠濕氣而受形。指水中鱗介含蠢蠕動之類。

化生:「化以離應」,化生是愛此忘彼,自有變無,自無化有而生。指蚊蠅轉蛻飛行之類。

有色:有色相的。指休咎精明之類。休是吉祥,咎是凶相,精明指日月星辰。為求光明色相,或服食日月之精華,或假借星辰之光耀,以求成為有色相的生命,這些眾生有善的、吉祥的,也有惡的、凶相的。螢火、蚌珠,皆是精明之類的眾生。

無色:無色相的。指空散消沉之類,雖無形相,但仍有意識,生無色界的四個天,就是空無邊處天、識無邊處天、無所有處天和非想非非想處天。

有想:有思想的。指神鬼精靈之類。幽而為神鬼,或昧而為精靈。

無想:無思想的。指精神化為土木金石之類。頑鈍愚癡,念如死灰,心同槁木,起枯槁亂想之業而受報。如華表生精,望夫成石等。

非有想:本非有想,欲成其相,竟成其想。指蒲蘆異質之類。《詩經》:「螟蛉有子,蜾蠃負之。」蜾蠃就是蒲蘆,是一種細腰土蜂,只有雄性,沒有雌性,不可繁殖。蜾蠃將螟蛉(桑樹上的小青蟲)的蟲卵抱回巢穴,對著蟲卵唸咒語:「像我,像我。」這麼唸著唸著,七日之後,這個螟蛉真的變成蜾蠃的樣子。螟蛉幼蟲沒想過自己會變為蜾蠃,所以是非有想。

非無想:並非沒有思想,是思想不正常。指土梟破鏡之類。土梟是一種鳥,中國人叫牠做貓頭鷹,又叫牠不孝鳥。土梟以穴土為居,故名土梟。這種鳥沒有蛋,據《荊楚歲時記》所載,土梟「附塊為兒」,即抱著一土塊,土塊便成了兒子,所以是非無想。但兒子長成後,父母都被牠吞食,所以又叫不孝鳥。破鏡指破鏡獸,又名獍獸,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野獸,性格凶暴,形如虎豹,但體型較小。這種獸也不是牠自己生出來的,是用一種有毒的樹上果,牠就可以抱出兒子,兒子出生後,就把父母吃掉了。這都是懷怨抱恨而來,故吞食至親,泯滅倫常。

無餘涅槃:無餘,一點煩惱習氣都沒有。涅,不生。槃,不滅。無餘涅槃,就是清淨無為,不生不滅的境界。

滅度:滅,熄滅妄心。度,恢復覺性。滅度,即消滅一切煩惱,脫離生死苦海之意。

:形跡。執著形跡,心不虛空,滯而不化,謂之相。

我相:凡自愛其身,終日營營,爭名奪利,為一身計又為子孫計,都是我相。

人相:凡分別爾汝,見人勢利,攀援不已,見人萎弱,嗔厭不已,嫉人之有,吝人之求,都是人相。

眾生相:凡色受想行 (1),計其和合,貪嗔癡愛,汨沒靈源,都是眾生相。

壽者相:凡焚香禱祝,為求現在福田,煉藥燒丹,希望長生不老,這都是壽者相。

【語譯】

佛告訴須菩提:「各位菩薩、大菩薩們,應該這樣的去降伏妄念心。所有一切需要降伏的眾生心,有許多類別,像卵生、像胎生、像濕生、像化生、像有色、像無色、像有想、像無想、像非有想、像非無想,這種種的眾生心,都與真如本心相違背。如來我要度化他們,引導掃除一切的眾生心,使他們消除孽障,跳出生死輪迴,進入清淨無為、不生不滅的境地。這樣的滅度了無限量、無數計、無邊際的眾生,可實際沒有一個眾生是我如來度化的,為什麼呢?須菩提,如果菩薩心中仍執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就不是菩薩了。」

【解讀】

這分是說降心的方法。

前一分,長老須菩提問佛,當「善男子善女人」發了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」,怎麼可以常住這顆真心?怎麼可以降伏一切妄心?然在這分,佛只說怎麼降心,並沒有說住心的方法,因為只要妄心降伏,真心自能保住。

善男信女發了上求佛道,下化有情的菩提心,便是發了大乘菩薩的心,故佛讚歎他們為「菩薩摩訶薩」,是論其發心而言。

要降伏妄心,便先要了解妄心有那些心態。不同的心態會隨所受的業因,受生於不同的生命形態;因有不同類別的眾生心,致有不同類別的眾生出現,故不能不檢察自己內心是否有這等眾生心。

如來提及的十類眾生心 (2),是卵、胎、濕、化、有色、無色、有想、無想、非有想、非無想。這十類眾生心,是修行路上偶爾出現的义路,必須將之完全淨化,才可進入無餘涅槃的境地。所謂無餘涅槃,就是一點兒的眾生心也不剩下來,只有清淨心存在,這個清淨心就是不生不滅,具足萬德的自性。

如來發一大心愿,要度化所有眾生,使之掃除一切眾生心,從而證入無餘涅槃;這也是大乘菩薩的發心。度了眾生後,要連這個度了眾生的心也掃除,因為這個仍是眾生心,有這個心就有煩惱,就會再次掉入生死輪迴之中。

佛雖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但並無執著某某眾生是我如來度的觀念,因眾生皆有佛性,本自具足,自修自證便可。佛在度化眾生時並無額外給予什麼,佛只告訴我們怎麼降心,我們肯努力便有成就。若抱有度人是自己的功勞;又或存有得到如來滅度的念頭;又或掃除了眾生心後,懷有曾經掃除眾生心的心;當我們的心仍存有這些形跡(相)時,就稱不上是菩薩。

眾生不能降伏妄心,是因有相。綜合來說相有四種,是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和壽者相。執著四相只能當個凡夫,進不了大乘佛法的地域。

自性本來清淨,具足智慧與萬德,惟必要停止向外追求福德,才可啟動內心自性無漏的智慧,與及無窮無盡的福田。佛啟醒我們,要得到真正的福,首先要捨棄一切假,要明白福德相的虛幻不實,只要看得破、放得下,自性便能圓滿本有的福德。修般若法,啟動天性的般若妙智,一切福即源源不絕,享用不盡。


備註:
(1)  色受想行:色是物質,包括地、水、火、風等四大物質因素;受指接觸外界物質而產生之感受;想是由感受所引發的思想;行是將想法付諸行動。
(2)  《楞嚴經》言有十二類眾生,除十類眾生外,還有非有色及非無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