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三綱領
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

大學

什麼是大學?

《理數合解》:「大學者學大也。何謂大,惟天為大。」大學即學大。宇宙中,天是最大的,學大就是學天。

天怎麼學?

《黃帝陰符經》:「觀天之道,執天之行。」這是黃帝的學天。

《論語.陽貨篇》:子曰:「予欲無言。」子貢曰:「子如不言,則小子何述焉?」子曰:「天何言哉!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」這是聖人的學天。

細心觀察萬事萬物的自然法則與運作,順應自然法則行事,就是學天。

呂祖云:「大學者,正小人之所學。」小人指普通百姓。百姓雖是凡夫,但本性與聖賢無異,五常具足,如能像聖賢(大人)般效天法地,雖說是小人,亦已進入大人之流。

所以大學就是學天、學聖、學賢,是凡夫學習怎麼返本還源、明善復初的方法。

三綱領

綱:維繫漁網的粗繩。

漁網這麼大,要張開它從何入手?只要找到漁網的粗繩,提起它,就能暢順的張開漁網。

領:衣服的領子。

只要執起衣服的領子,抖一抖,衣服便理順了。

換言之,綱領即要素、總綱、原則。三綱領就是三項重要的原則。

大學之道

道:宗旨。
大學之道:大學的宗旨。

學習聖賢之道,要返本還源、明善復初,有三項不可或缺的原則,就是「明明德」、「親民」及「止於至善」。

在明明德

在:在於、依靠。
明:前明字,動詞,使光明,彰明,顯明的意思。
明:後明字,形容詞,解作光明。
明德:光明的德性。天性本來光明無染,圓滿無缺,所以叫「明德」。
明明德:彰明光明的德性,使這個本來光明的天性,再次顯露它的光明。

為何本來光明的天性不再光明? 

朱熹云:「明德者,人之所得乎天,而虛靈不昧,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;但為氣稟所拘,人欲所蔽,則有時而昏。」

就如一面鏡子,本來光明能照人,後來因為塵埃滿布,鏡子不再明亮,旁人便不知它原是一面鏡子。一日,忽然有人撥開鏡子的塵埃,見它光明照人,才恍然知道它原是一面鏡子。鏡子要重現它的光亮,必須把鏡上的污垢抹去,惟塵垢已厚積多年,不易清除,須不斷的清洗擦拭,將塵垢一點一點的的抹除,鏡子才得以回復它的本來面目,光亮照人。

人的天性本是光明無染,卻因氣稟所拘,物慾所蔽,以致靈明的天性光明不能顯露,且人人都忘了自身上的圓明本性。要天性的光芒重現,必須將後天的積習一一淨化,天性才得以恢復它光明的面貎。

這是修己的內聖功夫。

在親民

什麼是親民?親民是否等如新民?

《大學》原是《禮記》第四十二篇,據原文所載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古本的第二綱領是「在親民」。

(一)親即新也

程子:「親者,新也。」

朱子:「新者,革其舊之謂也,言既自明其明德,又當推以及人,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。」

「親」即「新」,有棄舊圖新的含義。既已「明其明德」,應當推己及人,使他人亦能「明其明德」,去除舊有的污垢而自新。故又有「在新民」之說。

(二)親近愛護

王陽明:「『親』字應依古本仍作『親』字義,親民就是親近人民及愛護人民之義。」

(三)親而新之

「親」「新」含義相通。 

《大學集解淺註》:「親含新義,新含親義;欲新之,必親之,能親之,必新之。」

(四)親其良民

《大學淺言新註》呂祖云:「何曰親民?民者,身中之良民也,良民者何?即性天也,使天下同胞,各親其良民,即聖人所謂兼善天下也。親民即推自性之能事,化天下同胞,使各復其自性之謂。」

親民,即推廣自性的良能,既要革新自己,也要成全眾生,使各個都回復自性的本來面目。

這是度人的外王功夫。

在止於至善

止:達到,安住。
至善:最完善、最美好的境界。
止於至善:既「明明德」,復「親民」,使天下人都回復本性之自然,便是最完善之境界。

明明德 ── 內聖 ── 修己 ── 明體
親    民 ── 外王 ── 度人 ── 達用

明體達用,自覺覺他,自利利他,在世為聖賢,出世為仙佛,達至善之境。

這是大學三綱領的要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