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 - 妙行無住分第四

復次須菩提,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,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東方虛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虛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」


【註釋】

妙行:妙,不可思議。理有粗、細、微、玄、妙次第之分,妙者,不可言說之理也,要有深睿的智慧才能悟得,由妙智慧引發的行為是妙行。

無住:住,停留,執著。無住,不執著一切法,包括世間法及出世間法。

復次:其次,再者。

布施:佛法六度之首,分有三種:一曰財施,持戒之人不侵他人之財物,且以己之財物施與他人;二曰法施,能為人說法,使其開悟得道;三曰無畏施,一切眾生皆畏死,持戒之人,無殺害之心,使眾生無所畏也。又,布者普也,施者散也,能普散盡心中妄念習氣煩惱,去除四相,返歸清淨,是真布施。

不住色布施:眼根見到的塵境,叫色塵。不要住於色塵而作布施。

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:耳根聽到的叫聲塵,舌根嚐得的叫味塵,身感覺得的是觸塵,思維觸及的叫法塵。這句是說不要住於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的塵相而作布施。

不住相布施:布施時無所執著,無能施之我,無所施之物,無受施之人,三輪體空,以清淨心行布施。

不可思量:思量,思考量度。不可思量,言思維上無法想像測度得它的廣大。

於意云何:你的意思怎麼樣?

東方虛空可思量不:東方無邊際的虛空,可以思考量度得到嗎?

四維:東南西北的四個角,即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。東南西北上下,叫「六合」,「六合」加上「四維」,共十個方向,謂之「十方」。

應如所教住:應當依佛所教導的,以不住相布施之理來修行。

【語譯】

佛說:「再者,須菩提,菩薩修無上正等正覺之法,應無所執著來行布施,不執著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的塵相來作布施。須菩提,菩薩應當這樣的不住相布施,為什麼呢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所得的福德大得不可用心思測量。須菩提,你的意思怎樣?東方那無邊際的虛空,可以思考測量得到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可以的,世尊。」佛又問:「須菩提,你說南、西、北、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,以及上、下這九方的虛空,可以思考量度得到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可思考量度得到的,世尊。」佛說:「須菩提,菩薩行不住相布施,所得福德亦如十方虛空一樣,大得無邊無際,不可用心思測量。須菩提,學大乘菩薩道的人,但應如我所教的,以不住相之理來修行。」

【解讀】

佛在前分說了降心的方法,現再說住心的方法。

妙行無住,說的就是不著相,做了好事不存於心,不執著福德,正如佛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心不懷有度了眾生的觀念一樣,是「住而無住

發心學大乘佛法的人,修六度萬行,「度」的梵語是波羅蜜多,意思是到彼岸,即從煩惱的此岸到達解脫的彼岸之義。「六度」即六種到達彼岸的方法,分別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布施度慳貪,持戒度毁犯,忍辱度嗔恚,精進度懈怠,禪定度散亂,智慧度愚痴。六度皆不離戒、定、慧,以對治貪、瞋、癡。「萬行」則是六度的實踐過程與作為。六度以布施為首,行布施時總不免聯想到福報,佛為破眾生愚迷,以十方虛空作譬喻,說明有為布施縱能獲福,並非久遠,只能享一時之福而已,故是有漏功德;如能行無住相布施,三輪體空,所得的福德就如十方虛空的無邊無際,大得不可思量,是無漏功德。

虛空本無東西南北,若見東西南北,便是住相;佛性本來空寂混融,無分別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之相,若見此四相,即是眾生,不是佛性的作用。

六祖云:「一切處不住,方是菩薩住處。」住,即住址,「人主止土」。主人翁知其所止,止於至善之地,是菩薩自在之處,正法眼藏是也。「但應如所教住」,但當如世尊所教導的,以不住相之理來修持,真心便能安住,是謂「無住而住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