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遊屏山文物徑




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

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位於坑頭村的小山崗上,能俯覽屏山村落,是文物徑內唯一的殖民地建築。文物館由舊屏山警署改建而成,是新界現存其中一所戰前警署,於1900年建成,曾供警務處多個部門使用,包括分區警署、培訓中心、警犬隊及新界北交通部等。建築物於2002年底正式移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,並改建為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,於2007年開放,介紹屏山鄧族的歷史文化和屏山文物徑的歷史建築。



洪聖宮(超過200年歷史)

洪聖宮位於坑尾村,由屏山鄧族所建。據廟內匾額上所載年份顯示,廟宇可能建於清乾隆丁亥年(1767年)。現存結構於清同治五年(1866年)重修而成,至1963年再大事修葺。傳說洪聖本名洪熙,是唐代的廣利刺史,死後獲追諡為「廣利洪聖大王」,廣受民眾敬仰供奉,漁民及以海為生人士的供奉者特別眾多,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誕辰。




上璋圍圍牆 (超過200年歷史)


上璋圍由居於坑頭村的鄧氏族人分支所建立,位於坑頭村西面,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,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。

  




聚星樓(又稱文塔或文昌塔,超過600年歷史)


聚星樓坐落於上璋圍北面,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。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,聚星樓由鄧族第七世祖鄧彥通所興建,已有超過六百年歷史。據鄧族父老相傳,聚星樓矗立的位置原是河口,面對后海灣,興建聚星樓是用以擋北煞、鎮水災,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,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。聚星樓於2001年12月列為法定古蹟。

聚星樓以青磚砌成,呈六角形,高約13米。塔分三層,各層之間建有造型獨特的簷篷。上層供奉著魁星,據說是主宰文運、掌握功名的神。聚星樓每層均有吉祥題字,由上而下分別是「凌漢」、「聚星樓」和「光射斗垣」。




社壇(超過800年歷史)


在上璋圍西面不遠處有一座神壇,供奉土地公(村民稱之為社公,亦稱伯公、福德公等),建築日期已不可考。傳統中國村落皆建置社壇,以祈求福澤,保佑闔村平安,亦作為村落的界線。



社壇多為簡單的磚砌建築,多不設神像,以石頭代表社公,規格較高的兩側會有「鑊耳」山牆。



楊侯古廟(超過600年歷史)


楊侯古廟坐落於坑頭村,為元朗區六間供奉侯王的廟宇之一。相傳該廟已有數百年歷史,但確實修建日期已不可考。據廟內匾額顯示,廟宇曾分別於1963年及1991年進行大事重修,其後於2002年亦進行修繕工程。有關侯王的來歷說法頗多,村民認為侯王即宋末忠臣楊亮節,他因保護宋帝而捐軀,深受後人景仰而加以供奉,每年農曆六月十六日為侯王誕。



古井(超過800年歷史)


在楊侯古廟與上璋圍間小路之旁有一口古井,確實建造年代已難以考證。據鄧氏族人相傳,這口井由坑頭村村民所建,在二百多年前上璋圍立村前已存在,曾一度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食水的主要來源。




鄧氏宗祠(香港最老及最宏偉宗祠,超過700年歷史)


鄧氏宗祠位於坑頭和坑尾兩村之間,是屏山鄧族的祖祠,由屏山三圍六村所環抱。據鄧氏族譜所載,宗祠由五世祖鄧馮遜興建,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。1990至1991年間,鄧氏宗祠曾大事重修,費用由屏山鄧萬里祖祖嘗撥付。宗祠現仍用作祭祖、慶祝節日、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。鄧氏宗祠於2001年12月列為法定古蹟。






旗幡基座


愈喬二公祠(超過500年歷史)


愈喬二公祠位於鄧氏宗祠之南,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(號愈聖)和鄧世昭(號喬林)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。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,亦曾經是屏山各村子弟讀書的場所。1931至1961年間,達德學校便於此開辦。據祠堂正門石額所載,清光緒年間(1875 - 1908年)曾進行大規模修葺,但仍基本保持原來的結構和特色。二公祠其後曾多次進行維修,而全面的修繕則在1995年完成。愈喬二公祠於2001年12月列為法定古蹟。





仁敦岡書室


仁敦岡書室又名「燕翼堂」,位於坑頭村。書室的確實建造年份已難確定,但據當地村民相傳,書室是屏山鄧族為紀念十四世祖鄧懷德(號仁所)、十五世祖鄧枝芳(號敦復)及十六世祖鄧鳳(號鳴岡)而建。除教學用途外,書室亦作為鄧族的祠堂。時至今日,書室仍用作鄧族後人聚會和舉行春秋二祭等節慶活動的場所。仁敦岡書室於2009年10月列為法定古蹟。





鄧達智經營的食堂,位於屏山塘坊村


 黑松露炒蛋厚多士


述卿書室古門樓(具高度建築藝術,超過120年歷史)

述卿書室位於塘坊村,由屏山鄧族於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所建,以紀念屏山鄧族廿一世祖鄧述卿(1810-1856年)。書室為鄧氏族人接受教育的地方,以培育族中子弟考取功名。


書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久失修,為免危險,正廳(後進)於1977年拆卸,前廳則保留下來,內部現今已變成民居。從前廳現存精美細緻的屋脊裝飾、壁畫、木刻斗栱和檐板等,可見述卿書室昔日的華麗氣派。



覲廷書室(香港最美侖美奐之私塾,有129年歷史)


覲廷書室坐落於坑尾村,乃屏山鄧族廿二世祖鄧香泉為紀念其父鄧覲廷而興建,於1870年落成,兼具教育及祭祀祖先的雙重作用。1899年英軍進佔新界時,書室更曾用作臨時警署及田土辦公室。科舉制度雖於二十世紀初廢除,但覲廷書室仍負起教育族中子弟的功能。直至二次大戰後初期,覲廷書室仍是坑尾及鄰近村落青年讀書學習的場所。覲廷書室曾於1991年進行修繕,費用由香港賽馬會捐助,書室得以回復昔日的光采。













清暑軒(有129年歷史)


清暑軒毗鄰覲廷書室,比書室稍遲落成,作為到訪賓客及鴻儒的下榻居所。清暑軒原指底層一間廂房,建築物本無名字。清暑軒的修繕工程於1993年底完竣,費用由香港賽馬會贊助。

建築物由於用作客房,故裝飾華麗,其木刻、壁畫、灰塑、漏窗、斗栱等裝飾充分顯示出本地仕紳華宅的氣派。




















文:古物古蹟辦事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