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 -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

「須菩提!如恒河中所有沙數,如是沙等恒河,於意云何?是諸恒河沙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!但諸恒河,尚多無數,何況其沙!」「須菩提!我今實言告汝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,三千大千世界,以用布施,得福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!」佛告須菩提:「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此經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而此福德,勝前福德。」

【註釋】

無為福勝:無為法福德勝於有為法功德。

七寶: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、瑪瑙、珊瑚、珍珠等七種人間最貴重的珍寶。

滿爾所:滿,充滿。古文之「爾所」,猶今之「如許」,即「像這樣多」的意思。

恒河沙數:恒河是印度的聖河,源自昆侖山,長約2500公里。佛住世時經常在恒河兩岸說法,因人人知有此河,佛每當談到巨大數值不可計算時,為使大眾易於理解,便以恒河沙粒的數量作比喻。恒河的沙粒十分幼小,細如麵粉,益見其數量之多。

三千大千世界:初禪天以下屬小世界,是宇宙中最小的世界單位。一千個小世界謂之小千世界,一千個小千世界謂之中千世界,一千個中千世界謂之大千世界。由小千、中千、大千三種千合成的世界,稱為三千大千世界。

受持:領納於心為受,拳拳服膺為持。

四句偈:整部《金剛經》,只有兩分含有四句偈,是第二十六分的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」,以及第三十二分的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。四句偈可指這兩分的四句偈,或任何經文的四句偈,或指任何一小段、極少的經文。

【語譯】

佛問:「須菩提!譬如恒河中所有沙粒的數量,以一沙粒代表一條恒河,你怎麼看?這眾多恒河的沙粒,數量是不是很多呢?」須菩提答:「非常之多,世尊!如沙粒一樣多的恒河,已是多得難以計算,何況是無量數恒河的沙粒,更是無可估計!」佛說:「須菩提,我現在老實的告訴你,以一沙粒比喻一個世界說,假使有善男信女,以充滿像恒河沙數這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來布施,他們所得到的福報多不多呢?」須菩提說:「當然很多,世尊!」佛告訴須菩提:「若世上有善男信女,能受持這部金剛經,或只受持一小段經文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且又能為他人宣說經文的義理,這個法布施所得的無為福德,比前用七種珍寶布施所得的福德還要大。」

【解讀】

這分是以無為與有為的心態作較量,說明無為布施所得的福德,勝於有為布施。

第八分所說的布施,是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作比喻,表示布施的數量非常之多。這分說的布施,是以恒河沙粒作比喻,譬如恒河中的所有沙粒,每一沙粒化作一條恒河,又這麼多的新恒河的所有沙粒,每一沙粒化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再以充滿這無量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,那就是滿「一個恒河沙數 x 一個恒河沙數 x 三千大千世界」的無量珍寶布施了。這比第八分的布施不知大多少倍,所得的善報,自然也比第八分的布施豐厚千千萬萬倍。可是佛告訴我們,若這些布施全是有為布施,所得福德縱多,也只是著相的福德,而非性功的福德。

無為的布施,是能受持這部金剛經,或只受持一小段經文,甚或只受持四句偈。所謂受持,即是在聞法後,完全瞭解經文的意義,領受於心,並按照經文的內容行持,拳拳服膺而弗失之。自己受持金剛經之餘,又能為他人解說金剛經,這種自度度他、自利利他的法布施,所得的福德,遠勝於用滿恒河沙數七寶布施所得的善報。因為七寶布施的福德,是功名富貴智慧長壽等世間洪福,無助於解脫生死。大至極處,也不過是生天,享受人天小果而已。況這種福報有窮盡,福盡之後,仍不免要再墜輪迴,故有為布施所得的福報,是有漏的福德。倘若自己受持金剛經,亦能為他人演說金剛經,可以使人斷疑生信,破迷開悟,超凡入聖,離苦得樂,如此一同成就無上菩提,同登極樂。這種無漏的功德性,大如虛空,無量無邊,豈是有限的數字計算得了!

有為布施所得的福德,如箭射虛空,力竭即墜,總有完結的時候;無為布施所得的福德,卻是大得無邊無際,並不是世間的洪福可媲美。佛以無量的恒河沙數作比喻,強調即使作這麼大的有為布施,所得的善報,仍是遠遠不及無為布施所得的福報大。這是借有為法的極大福德,突顯無為法的福德更勝於此。